周末听了李玫瑾教授的关于听李玫瑾家庭育儿讲座之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的视频讲座,主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的表现有滞后性由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展开 - 感觉剥夺实验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所以父母给予孩子不仅仅是生活技巧和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注重心理教育。因为所有“社会”问题,可归结为人的问题,可归结于早年问题可归结于家庭+教育家庭的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心理抚养重要的一个因素叫陪伴。真正好的情感应该是一种陪伴。你成功的时候,我为你高兴,你失败的时候,我在你身边。
人的心理问题: 滞后表现
很多人都知道人的心理发展是有顺序性的,但是却不知道人的行为问题的表现有其滞后性。李教授指出,0-6岁是孩子各种问题的形成期,但是当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行为偏差,而且在6-12岁的潜伏期也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是在12-18岁时行为的偏差就暴露无遗。很多父母都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一到了青春期就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行为,他们并不知道原来这是孩子6岁前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延续到青春期所出现的行为表现。所以。任何生命都有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